核污染廢水的來源有很多種,核事故僅是其中一部分。核電站在正常運行過程中,甚至清洗接觸放射性物質的工作服裝,也都會產生核污染廢水。為了不給環境造成嚴重危害,國內外已研發出多種較為成熟的核廢水處理技術,在活性炭產品上會選用柱狀活性炭來處理這些廢水,避免二次污染。
柱狀活性炭是采用先進生產工藝,用優良煤、木屑生產而成,在氣體處理、污水凈水中有著非常好的效果,結合其自身的特點及煤質柱狀活性炭強大的吸附作用,被巧妙的應用在凈化核污染的水處理中。因此,說對凈化核污染水處理選用柱狀活性炭是可以的。
下面小編為大家簡述一下核污染(放射性污染)的來源及活性炭在處理應急污染方案中作用:
放射性污染雖然較常規的化學或生物污染的發生頻率要低,但一旦發生,其污染危害程度和社會影響較常規污染嚴重得多。在核能利用歷史上共有幾次重大核事故,人們所熟知的主要有1957年英國溫茨凱爾核事故、1979年美國三里島核電站事故、1986年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和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雖然這4次重大核事故所引發的原因不同,放射性核素碘卻是這4次事故的共同污染物之一。
隨著核電的崛起和核設施的增多,以及放射性碘在醫學、工農業和科學研究等領域的廣泛應用,水體受到放射性碘核素污染的風險在增加,所以要加大水體中放射性碘的去除研究,特別是在核事故應急處理中,需建立放射性碘核素的處理方法,否則一旦發生重大核事故,將會導致嚴重后果,歷史上這4次重大核事故已經給人們沉重的警示。在核電站,由于處理廢水的量大、放射性物質濃度較高,都建有專門的放射性污水處理系統。
目前,傳統處理放射性廢水的方法,如:蒸發濃縮、離子交換和化學沉淀法在國內較為普遍,水體中放射性碘的去除,一般采用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化學沉淀法。
蒸發法是處理較高活度放射性廢液常見的方法之一,對放射性核素的去除也比較完全。然而,放射性廢液中的含碘物質非常容易揮發,因而限制了蒸發法在含碘放射性廢液處理中的應用。因此,活性炭吸附法是凈化核污染水處理比較好用的方法。
而我們所講到的柱狀活性炭對水體中的放射性碘有比較好的吸附效果,可使水體中各種揮發性有機物去除率達到25%-65%,對于揮發性有機物,分子量越大,它們的去除率就越高。就水體中放射性碘核素的去除技術而言,柱狀活性炭吸附具有成本低、易于在現有水廠內實施等優點,但是去污效率較低,需開發出實用的新技術和工藝來解決水體中放射性碘污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