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是多孔炭的代表,具有各種各樣的形態,如:粉末狀、顆粒狀、纖維狀等。通過對含碳材料進行高溫和活化劑(如氧化性氣體和化學活化劑)反應處理,從而賦予炭材料發達的微細孔,使得活性炭材料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積和發達的孔結構,這種材料通常作為儲能材料的優良吸附劑。
那么,活性炭在儲氫技術中的吸附原理是什么?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下活性炭在儲氫技術中的吸附原理。
吸附是物質在相的界面上濃度發生變化的現象。物質在表面層的濃度大于內部濃度的吸附稱為正吸附,反之,表面層的濃度小于內部濃度的吸附稱為負吸附。已被吸附的原子或分子,返回到氣相中的現象稱為解吸或脫附。
吸附作用僅僅發生在兩相交界面上,它是一種表面現象。一切固體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將周圍介質的分子、原子或離子吸附到自己表面上的能力。固體表面之所以能夠吸附其他介質,就是因為固體表面具有過剩的能量,即表面自由焓。吸附其他物質是朝向減低表面自由焓的方向進行的,它是一個自發過程。
在物理吸附過程中,吸附劑與吸附質表面之間是范德華力。當吸附質和吸附劑分子的間距大于二者零位能的分子間距時,范德華力發生作用,使吸附質分子落入吸附劑分子的淺位阱qp處,放出吸附熱,發生物理吸附。
發生化學吸附時,被吸附分子與吸附劑表面原子發生化學作用,這是生成表面絡合物的過程。當一個正常的不作表面運動的氣體分子和固體吸附劑發生碰撞時,如果所發生的是非彈性碰撞,則氣相和固相均發生不可察覺的變化;瘜W變化的起因是非彈性碰撞和俘獲。氣相分子向固相轉移能量,是導致非彈性碰撞的直接原因,而固體表面勢阱的存在是非彈性碰撞存在的先決條件。當氣態分子與表面碰撞損失的能量超過某一個臨界值之后,分子將沒有能力爬出表面勢阱而被俘獲。被俘獲的分子就在固體表面進行一系列變化,如:表面遷移、表面重構、吸附態的轉變等,從而發生化學吸附。在化學吸附中,吸附質和吸附劑之間產生離子鍵、共價鍵等化學鍵。它們比范德華力大1-2個數量級。因此,吸附質分析需要克服淺位阱qp和深位阱qc之間的位壘Ea,也就是化學吸附的活化能,然后進入深位阱qc。此時吸附反應將能放出較大的化學熱而產生化學吸附。
物理吸附的特點是,吸附作用比較小,吸附熱小,可以對多層吸附質產生作用。化學吸附的特點恰恰相反,它的吸附作用強,吸附熱大,吸附具有選擇性,需要克服活化能。一般只吸附單層,吸附和解析的速度比較慢。